/资讯/详情

治理培训竞赛乱象打造良性教育生态

2018-03-28 10:58|来源:金粉笔教育|热度:手机上打开

应当意识到,造成竞赛热和培训热的根本原因,是当前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存在旺盛的择校需求。竞赛和培训不过是服务于择校的一种工具而已。教育部门治理竞赛热、择校热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的培训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广东省教育厅也在日前明确表态: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将按照国家部署开展相关工作。相关政策除了将对竞赛的资质进行明确外,还规定竞赛结果只能视作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承认违规开展的此类活动的成绩或结果。

规范类似竞赛,就是要进一步强调竞赛的荣誉性,避免功利性,而规范治理竞赛热的根源还在于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并非要求叫停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或者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竞赛。只是对竞赛的组织、内容、奖证功能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避免被用作升学砝码。进一步强调竞赛的荣誉性,只是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和荣誉,而非利益化、功利化的产品。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国性或跨省(区、市)数学、外语等学科竞赛和读书、征文等竞赛活动。未经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擅自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多年来,教育部门虽严格禁止“各类竞赛与升学挂钩”,可是,社会上的竞赛热潮仍然经久不息,各类竞赛与培训机构生意兴隆。

不少媒体曾曝光诸多“山寨”竞赛将竞赛、培训甚至与游学产品结合起来,打造针对中小学生的竞赛产业链的乱象。面对这些存在各种资质缺陷的竞赛,甚至会有一些家长固执己见,明知是地下违规竞赛,仍旧踊跃为子女报名。这种现象的背后,实则具有强有力的驱动。当一些学科竞赛结果能够成为择校竞争资格时,家长对于竞赛的趋之若鹜就不难理解。只要有择校存在,就会有择校的工具。取消了这个工具,必定会出现另一个工具,取消了公开竞赛,便有可能催生地下竞赛。这是在治理竞赛乱象时,必须认清的现实,否则所有治理最终都可能治标不治本,春风吹又生。

应当意识到,造成竞赛热和培训热的根本原因,是当前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存在旺盛的择校需求。竞赛和培训不过是服务于择校的一种工具而已。教育部门治理竞赛热、择校热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当然,竞赛的需求要跟择校的需求挂钩,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治理择校热。想从根本上治理择校热,那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这是治理问题的根源。治理竞赛和培训乱象,在出台相关的规范治理措施外,都必须对准根源,要在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和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多下功夫。

明确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并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培训和竞赛活动做出特殊规定,这对缓解学业负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解放学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打造良性教育生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减负,跳出“越减越负”的循环,不仅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清净的教育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金粉笔教育反馈修改,或者进入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