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战国四大名将

2023-12-03 10:54|来源:金粉笔教育|热度:手机上打开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培训网:贵州金粉笔教育整理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中考试范围广、知识点多,需要多学多看多做,多去积累,今天金粉笔小编带大家一起学习公共基础知识之战国四大名将知识点。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中国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
  一、白起
  白起,战国时秦国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人,秦国名将。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因功晋升为国尉。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龁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著名战争:伊阙之战、长平之战
  二、王翦
  (?-公元前220年),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八联村千王组)人,秦国名将。据说,周灵王太子宗敬,人称王家,因以为氏,王翦是宗敬的十四世孙。秦王嬴政尊其为师。
  王翦毕生的代表一战就是用六十万大军对楚的大战,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王翦不光会打仗,还懂为臣之道,对韬光养晦这四个字深有研究,他被普遍认为是战国时期最有政治智慧的将领。这与惨遭君主杀害的白起、李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世的人评战国四大名将,王翦便是其中之一。
  王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他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绩辉煌,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三、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隆尧)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抗击匈奴,在赵国的政治军事活动。千字文中的“宣威沙漠”所指的就是李牧破匈奴、东胡,降林胡,灭襜褴的事迹。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汉文帝追思李牧之事让“颇牧”二字成为了名将的别称。
  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
  四、廉颇
  赵国的西邻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不断向东扩张势力。使赵国面临着被秦国逐渐蚕食的威胁。赵国以廉颇为干城,使秦国难以东进。他骁勇善战,名振天下,前后四十多年,为赵国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廉颇是四大名将中武功最强的,谋略能与白起相比,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攻打各国,消灭各国部队不计其数,廉颇是攻打齐国燕国魏国最有战功的将军,但未能被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重用,结果导致长平之战赵国大败。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金粉笔教育反馈修改,或者进入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