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古人和现在的我们又是如何对待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呢

2018-03-28 11:05|来源:金粉笔教育|热度:手机上打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一首《清明》主要写了清明时节春雨中所见的情景,色彩清淡,道出了心境凄冷的氛围。那么清明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古人和现在的我们又是如何对待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呢?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我们郑州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呢?历史上郑州城乡群众在清明节沿袭吃冷食、扫墓、柳枝插门习俗,《郑县志·风俗志》中记有:“三月清明,从冬至日,数至一百零五日整,即其节也。前两日谓之寒食。”人们不动烟火,多吃冷食,家家门前插柳枝,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清明前夕,人们就开始准备祭祀用品,清明前一天或当天一大早就要上坟扫墓添土、摆供烧纸,祭奠已故亲人。解放后,郑州建起了烈士陵园,每到清明节,社会各界纷纷到烈士陵园,献上鲜花,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精神,使大家受到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不过现在郑州一直都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对于青少年的现实意义,首先了解和继承清明节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我们要把祭祀先人看作是一种尊重生命的仪式。最后,我们在清明节缅怀和祭奠英烈的同时,更需要思考我们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更要以实际行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责任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艰苦朴素的作风;教育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发奋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发扬革命传统,树立远大理想。

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并延续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到来之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还可以组织主题班会, 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让学生多了解些传统文化的知识,这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才会有实际意义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金粉笔教育反馈修改,或者进入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