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省考面试每日一练----金粉笔教育(6月19日)

2016-06-19 15:24|来源:金粉笔教育|热度:手机上打开

2016省考面试每日一练----金粉笔教育(619日)

一、据报道,《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行已一个多月,大多数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多大改观,全市也没有开出一张垃圾分类的罚单。早在2000年,建设部就公布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作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都举步维艰,陷入原地踏步、名存实亡的境地。对于垃圾分类的困境谈谈你的看法。

二、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研究生人口比例为3.9%,而官员的研究生比例为79%,超200倍,落马的81位省部级老虎里就有25位博士、39位硕士,对此,你怎么看?

三、从4月26日开始,郑州906路公交推出夏季女性专车。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分别发一趟女性专车。有些乘客认为此举“贴心”,但有些却对此不满。有老大爷因此发脾气,拦车称:“你这是歧视男人”。对此,你怎么看?

第一题答案: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呢?应该从政府、企业和市民多个层面找到原因。就政府层面而言,有的没有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导致居民不清楚该如何进行分类;有的没有建立完备的垃圾回收体系,使各种垃圾经过分类后很难进入不同的资源回收产业中;有的没能解决好垃圾末端处理问题,导致源头的垃圾分类徒劳无功;有的宣传和监管不到位,随便扔垃圾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在德国、瑞典、日本等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垃圾处理业是个高利润的行业。在我国,由于垃圾前期分类不到位等原因,垃圾处理产业普遍存在投入大、周期长、获利少的特点,企业不免对进入垃圾处理行业望而止步。对市民来说,一些市民对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知识,同时环保意识不强,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市民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将垃圾装在一个袋里扔掉。

在垃圾分类实践中,我们不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在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分为可燃类、不可燃类、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五大类,每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子类。政府通过法律法规限制居民随意丢弃垃圾,对不同种类的垃圾确定专门的收集日,在日历上面用黄、绿、蓝等颜色标注清楚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此外,日本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娃娃抓起,儿童从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就是一个塑料瓶,也要将瓶盖、瓶身以及外包装商标分开放置,并将瓶身用水涮干净、压扁后才能放进专用垃圾箱。德国对垃圾分类回收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对于违反垃圾分类的最轻处罚是警告,警告无效则罚款,如仍未奏效,清洁公司会马上对违反规定者提高收费标准。瑞士法规也规定,放错垃圾会被处以高额的罚款。

做好垃圾分类,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对垃圾分类奖惩分明,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垃圾整治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备的资源回收体系,完善垃圾回收的产业链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垃圾治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娃娃抓起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题答案:

 教育之意既包括知识的传授,更包括教诲人们对法律规则、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敬畏,而这些高学历的落马者,曾是国家花了很大力气培养的人才,他们非但没有利用专长回报社会,相反却急功近利、恣意妄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究其原因,首先,这些“博士”“硕士”的真实“含金量”值得怀疑。如果仔细看,这些硕博士学位中,很多是“在职”的,是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甚至是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获得的。并不是说“在职”的硕士博士就是假的,但不可否认,社会上有一种花钱买学位的不正之风存在,入学和毕业都可以用钱搞定,花钱买学位很容易,更何况花钱的人还手握权力,所以,此博士已经非彼博士,这也是人所共知,他们的“硕博士”学位就像案发前担任的职务一样,不代表学问和职责,甚至只是他们官场包装的“标配”之一。

其二,即便是真的获得了硕博士学位,也未必代表就拥有了高素质,知识与道德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造就,缺一不可,如果没有道德对知识的造就,后者可以成为杀人的利器,就像原子弹是知识的产物,但失去了道德的驾驭和约束,就可以成为危害人类的武器。所以有人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当知识没有用在正路上时,知识和学历就可能成了这些人在道德反向道路上的“加速器”。

这也是高学历犯罪或者说领导者追求高学历更加可怕的地方,作为护身符、挡箭牌,知识和学历对社会的欺骗性更大,人们对学识对知识分子的特殊信任,给了他们违法犯罪更大的空间,如果连知识这一最崇高标准都踩在脚下,为物欲所利用,这就不仅违背了人们掌握知识的初衷,也玷污了人们借以提升自我、澄清灵魂的知识。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这种看似比较小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都有不小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在招录硕士博士和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从德才两个方面入手,另一方面政府内部也应该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大对官员德行的考核,可以通过暗访、民主调查的方式进行。同时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比如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树立先进人物典型等,让官员从思想上获得比较大的提高。此外,政府也应该开通一些反馈问题的渠道,比如投诉举报的邮箱、热线,一定要有专人负责,让群众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进行反馈。

 

第三题答案:.

 郑州市公交部门设立“女性专车”的出发点并不错。伴随着性骚扰行为时有发生,女性出行安全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在公交部门能够针对性骚扰这个新的“社会公害”,为防范性骚扰做一点有益的尝试,理应获得社会的赞许。

“女性专用公交”还是新鲜事物,对此,一些男性乘客一时难以接受,这很正常。不过,如果站在女性的角度换位思考就不难理解,衡量文明的标准之一,是一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眼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纷纷推出女性安检专用通道、女性专用停车位、公交车哺乳间等,

一方面,此举有利于保护女性朋友,防止出现性骚扰。夏季时节,女性乘客穿得比较单薄,而早晚高峰公交车内往往十分拥挤,和一群“大老爷们”挤来挤去,不仅女性尊严荡然无存,还很容易发生性骚扰事件。

另一方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大大增加,设置女性专车最大限度保障了其乘车的舒适性,减少了公共场所哺乳的尴尬。

除此之外, “女性专用公交”体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人性化关怀,不仅能够对女性乘客起到有形的保护作用,更能对于文明乘车、礼让乘车起到无形的倡导作用。

对于男性乘客来说,也大可不必为“女性专用公交”而感到低人一等。“女性专用公交”关乎文明无关歧视,此番郑州906路公交在女性专车发车一分钟后,会再发一班正常车次紧跟其后,男女乘客完全可以各取所需,都不会耽误正常乘车。

应该说,对于郑州公交“女性专车”遭遇诟病,我们并不能完全怪罪社会舆情不够绅士,因为从根本上说,靠男女隔离防范性骚扰的做法本来就是一本念歪的“经”。其实,公交部门保护出行女乘客人身安全,维护行车秩序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譬如,公交车车厢建设得更宽畅一点,增派警力,加强公交系统的治安管理,比纯粹设立“女性专车”更有现实意义。可以说,只要措施得当,效果明显,乘客的满意度应该更大。从这个意义讲,“女性专车”饱受诟病,实属情理之中。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金粉笔教育反馈修改,或者进入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查看】